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召开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5年“双缩减”
发布日期:2020-02-11 来源: 作者:
12月30日,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公布的信息量很大,记者梳理出三方面重要内容。一是我国4855个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保生态保民生目标如期实现;二是2019年我国造林1.06亿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三是2019年我国治理沙化土地面积226万公顷,完成石漠化治理25万公顷。
国有林场改革成效显著:森林面积增1.7亿亩,森林蓄积量增6.1亿立方米
到2018年底,国有林场森林面积较改革前增加了1.7亿亩,森林蓄积量增加了6.1亿立方米。职工年均工资是改革前的3.2倍,达4.5万元。
截至2019年底,国有林场各项改革任务提前完成,国有林场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实施4年多来,国有林场每年减少天然林消耗556万立方米,占国有林场年采伐量的50%,全国国有林场6.7亿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得到休养生息。累计完成改造国有林场职工危旧房54.5万户,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16万富余职工得到安置,多年来职工住房无着落、工资无保障、社保不到位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国有林场改革启动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改革补助资金158亿元,补助国有林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184亿元。目前,国有林场事业编制数由40万精简到18.9万,74%被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1%被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5%被定为公益性企业。193所学校、230个场办医院移交属地管理,理顺了667个代管乡镇、村的关系。实现了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功能定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指出,2020年是国有林场改革收官之年,要强化问题导向,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地整改落实,完成国有林场金融债务化解工作。下一步,要推动国有林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印发《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国有林场场长任期森林资源考核和离任审计,建立职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绿色林场、科技林场、文化林场、智慧林场建设,做好木材培育、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等工作,探索良种繁育推广、营造林新技术、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模式,弘扬林场精神、传播生态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全方位、全领域的物联网管理系统,把国有林场打造成绿色低碳产业基地、林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智慧林业应用基地。
2019年全国完成造林1.06亿亩,2020年计划营造林1.01亿亩
2019年我国造林1.06亿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创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行动,建立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26个。
2019年,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治理沙化土地3390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371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284.89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营造林874.7万亩,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沿海和太行山等重点防护林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444.8万亩。森林抚育1.14亿亩,加快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稳步实施。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中,加快乡村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印发《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开展全国村庄绿化状况调查,首次评价认定国家森林乡村7500多个。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授予28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96个城市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9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11个省份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形成了跨区域、覆盖城乡的森林城市建设体系。完成了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第一批试点。
全民义务植树蓬勃开展,成为我国最具创新的全民行动。全民义务植树网访问量已突破1608万人次,募集捐款资金超过2亿元,发放义务植树尽责证书突破1000万张。“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省份达15个,建立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26个。全国绿化委员会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与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义务植树、国土绿化开展合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2020年,要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深入实施重大生态工程,以治理流域和区域为基本单元,采取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措施,建设稳定健康的以林草植被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坚持森林分类经营,建立健全以森林经营规划和方案为基础的资源管理体制。全面开展森林抚育和退化林分修复,完善国家储备林制度,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木材供给能力。建立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制度,统筹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市群、森林乡村建设。全年计划完成造林1.01亿亩、森林抚育1.2亿亩,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出台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和进一步推进部门绿化的意见,全面推开“互联网+义务植树”。启动建设一批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县,推进森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群示范建设。全面推进保护古树名木,完成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第二批试点。精心筹备,办好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抓好森林抚育,加快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推进国家储备林和规模化林场建设。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5年“双缩减”
2019年,我国治理沙化土地面积226万公顷,完成石漠化治理25万公顷。目前,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已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双缩减”;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年均减少38.6万公顷,年均缩减率为3.45%。
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沙漠公园建设,我国的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2012年至今,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超过1400万公顷,封禁保护面积174万公顷。三北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183平方公里。京津风沙源工程在内蒙古、陕西、河北、北京已建成6条生态防护林带和成片森林带。通过多个重点工程建设、多种措施综合防治,近年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发生沙尘天气过程不超过10次,强度偏弱,次数与强度均低于近20年同期均值,影响范围较小。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沙区特色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通过大力发展沙产业、增加生态护林员岗位、加大金融创新扶贫等举措,培育了一批沙生植物资源基地,初步形成以木材、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战。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北方12个沙区省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1000多万人。新疆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2018年全区林果种植面积达123万公顷,林果业产值达488亿元,林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陕西省建立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新能源等为主的沙产业体系。
尽管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绩,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石漠化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下一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认真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健全沙地用途管制和沙区植被保护制度,加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力度,严格管控沙区开发建设活动。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抗旱节水技术研究和应用。完善荒漠化沙化监测机制。统筹推进治沙与致富,完善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编辑:逍遥客)
政策法规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年机关党的工作会议
- “云南—清华”生态环境科技合作科技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云南—清华”生态环境科技合作第五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 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召开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谋划推进工作座谈会召开
- 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发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管理权限的建设项目目录(2024年本)》的通告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3、4号机组役前和在役检查无损检验技术能力验证方案的复函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的通知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估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
- 关于批准《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装换料大纲(F版)》和《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装换料大纲(G版)》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山东省推动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联动办理工作方案(试行)》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第五届青少年生物多样性探究大赛获奖情况的通知
- 关于YY气田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 关于甘肃镇原-宁夏彭阳地区铀矿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 关于印发石化、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的通知
- 关于天红研究堆环境影响报告书(建造阶段)的批复
- 关于同意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民用核安全设备许可证信息变更的通知
- 一图读懂 | 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遴选工作